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其他 > 中国加快稀土行业整合 多措施争夺定价权

中国加快稀土行业整合 多措施争夺定价权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11-05
  • 浏览量:559
【字体:

日前,受稀土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影响,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先后发布公告,宣布实施限产保价措施,减产5%-12%不等,这一动作被视为中国增强稀土定价权的重要举措。业内认为,中国目前加快稀土行业整合,逐渐形成了六大稀土集团的主导格局,通过控制产量、征收资源税、打击黑稀土等措施正在争夺稀土定价权。

 

10月12日,国内稀土龙头企业北方稀土率先发布限产保价公告,称鉴于当前稀土市场持续低迷、产品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的状况,该公司决定实施限产保价,全年冶炼分离产品生产量较工信部下达给该公司的2015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指标量减少10%左右。

 

紧随其后,国内另一家稀土企业厦门钨业也宣布跟进限产保价,同样决定将全年冶炼分离产品生产量较工信部指标量减少10%。在两家企业之后,南方稀土、广晟有色、五矿稀土也陆续发布公告,均拟实施限产保价措施。此外,中国稀有稀土也宣布加入限产保价行列,计划减产5%-10%。至此,中国六大稀土集团已全部加入限产保价阵营。

 

而在六大稀土集团联手限产保价的推动下,近期稀土市场价格大幅上扬。10月至今,氧化镨钕上涨14.5%;氧化镝上涨13.2%;氧化铽上涨11%。相关厂家对后市抱乐观心态。

 

有分析师表示,此次六大稀土集团抱团限产保价,有利于扭转中国稀土出口量增价低的局面,进而增强中国企业对于稀土的定价权。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然而作为稀土大国,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却长期以来受国外商家控制。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卓创稀土分析师张伟指出,以往中国缺失稀土定价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能过剩,基本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稀土公司,生产也各自为政,出口时有恶意竞争,压低价格。

 

不过,在美、欧、日三方的申诉之下,今年5月1日起,中国又取消了稀土、钨、钼、钢铁颗粒粉末等产品的出口关税。随着配额制、关税的取消,中国再次失去对于稀土的定价权。上半年,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上海海关关区出口稀土5820.6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5.5%;价值7.7亿元,增长8%;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3.3万元,下跌13.9%。

 

税收手段助力掌握定价权因此,如何重新夺回定价权成为中国稀土行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8月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表示,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6家稀土大集团组建工作,大集团主导稀土行业发展格局今年底有望基本形成。

 

辛国斌介绍,目前已经整合了全国78本稀土采矿证中的77本,整合了全国99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今后一个时期,6家大型稀土集团将进一步加快对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重组进度,尤其是实现实质性整合。

 

以前的配额制更偏向于出口环节控制,由于中国是世贸成员国,配额制很容易授人以柄。而通过加快行业整合,形成六大稀土集团主导的格局,不仅有利于提高稀土行业生产效率、环保水平,还可以通过控制上游产量,来掌握定价权。

相关文章